追求效益是企業生存的根本,回報社會踐行責任是企業的選擇,在這千姿百態,萬花筒式的環境下,不同的企業對社會責任有著不同的理解。作為一家德國企業,它諳熟中國市場,使經營企業與社會責任融合貫通,并將其經典在國內得以傳承延續。
外界對于巴魯夫的認識更多在于其德國品質與傳感器技術處于全球市場領先地位,對于巴魯夫傳感器在中國的經營之道卻知之甚少。與大多數外資企業對中國重視程度一樣,為實現本地化生產巴魯夫在中國投資設立了生產工廠;為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提供銷售服務,巴魯夫于2004年成立了上海建立了巴魯夫(上海)貿易有限公司。
事實上,巴魯夫的產品在中國銷售近30年,在國內已形成良好的口碑。隨著國內市場發展趨勢的改變,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中國已成為巴魯夫的重要市場。因此,巴魯夫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應運而生。在我們看來與歐美企業相比,巴魯夫大踏步進入中國市場似乎有點晚了,但是作為巴魯夫上海貿易公司總經理顧文駿認為:“巴魯夫一直追求健康持續的發展,當巴魯夫產品在中國市場得到大家的認可之后,德國總部才會一步步加大力度推進巴魯夫在中國的發展。”據了解,巴魯夫在沒有成立上海公司之前,德國總部每年會參加國內展會,通過展會了解國內用戶對巴魯夫產品的認可程度。在追求快文化的時代下,巴魯夫的慢節奏更體現了德國企業的嚴謹。但能體現德國巴魯夫的經典之處在于它對產品本身的執著專注及對國內市場穩扎穩打的風格。
專注產品,經營有道
科技創新為巴魯夫產品的推陳出新注入了活力。自1956年巴魯夫開發了款電子限位開關之后,步入了電子產品生產行業,進入了汽車、機床行業。隨后巴魯夫以不斷創新的技術能力,重視產品投入,根據市場需求開發新產品。截止目前,巴魯夫在接近開關,光電開關,RFID系統,模擬位移開關,機電限位開關,磁敏、電容開關,微脈沖位移傳感器,無線中繼傳輸開關,轉速儀和角度編碼器等產品擁有多種系列。
隨著客戶個性化需求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產品供應商開始向著解決方案提供商方向發展。關于巴魯夫是否會實現這方面轉型,顧總表示:“對于巴魯夫而言,產品是巴魯夫的主要優勢,公司會根據市場的需求實現產品的升級,每年會推出新產品。具體到產品的應用,完全可以滿足客戶定制化的需求。”
目前,我國工業領域正面臨著創新轉型和產業升級的迫切需求,因此用戶對于產品的升級換代也要求急切。巴魯夫在追求穩健發展和市場占有率平衡的情況下,為產品升級做了積極的儲備。
如果說不斷創新的產品為巴魯夫進軍國內打開了一扇窗,那么巴魯夫在國內的渠道建設和市場布局成為了其鞏固和提升市場地位的重要砝碼。據顧總介紹,巴魯夫在國內銷售團隊的建立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從早期的單兵作戰式經歷了摸石過河,到逐步建立一支擁有相同價值觀、技術能力強的穩定團隊。如今,巴魯夫在北京、青島、沈陽、吉林、重慶、西安、武漢、廣州等8所城市建立了分公司,在國內銷售團隊已發展到120余人。
在巴魯夫渠道建設方面,目前仍以直銷為主。顧總認為:“直銷方式能縮短用戶對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產生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麻煩,能讓我們直接與客戶溝通,時間傾聽客戶的訴求,以解決客戶問題為首要任務。”
除此之外,巴魯夫在國內還設立了一個客戶投訴中心。顧總說:“在我國公司一直堅持著‘客戶、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的理念。因此,對于我們來講,客戶的投訴沒有合理與不合理之分,我們希望客戶給我們提出不滿意之處,這樣才能便于我們不斷的完善自身,能夠更好的服務客戶。”
為此,顧總舉了一個讓他印象深刻的例子。在2003年的時候,一個客戶購買了一個5米機械位移傳感器,在運輸的途中因為幾次顛簸導致傳感器出現了壓彎現象,因此客戶要求換貨,同時對包裝環節提出了建議。在聽取了客戶的這次投訴之后,巴魯夫就對超過3m以上的傳感器在運輸過程中加上木板固定,防止以上問題的發生。顧總高興的說:“從那以后我們的傳感器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問題。由此可見,客戶建議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真正對產品有需求,喜歡產品的用戶,會提出建議。傾聽用戶的意見很重要。”談到這一點的時候,顧總希望不僅有企業投訴中心,還希望可以通過與媒體、協會等多方的合作,讓用戶說出對產品等方面的不滿意,收集各方意見。
踐行責任,傳遞新知
對于自動化廠商來說,與高校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密切頻繁了,合作方式或多或少的會帶有商業味,具有一些功利性。要么是以合作實驗室方式,要么通過教學儀器直接進入校園,以期達到品牌推廣宣傳的效果。而鮮有企業像巴魯夫面向高校每年舉辦論文大賽。顧總說:“結合我國教育現狀,同學們當前關鍵的就是能夠腳踏實際的學習。但對他們來講一味的學習又會枯燥,所以通過我們的論文大賽,能夠給同學們一個命題,讓大家自由發揮。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自2010年開始巴魯夫聯合北京、西安等多所知名高校舉辦了“傳遞新知感觸未來”校園行活動,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不僅讓學生了解了目前傳感器的現狀及應用情況,而且還使學生將專業知識與豐富的創造力相結合,構思出一篇篇富有想象力的創新論文。2011年巴魯夫校園行活動在11月份已結束,學生也普遍反映,通過論文大賽將自己以前的知識系統化,加深了對傳感器的認識,同時對培養自身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有所啟迪。據了解,巴魯夫通過舉辦論文大賽,看到了學生們創新能力,比如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張原撰寫的《基于人體半規管機能的只能角度傳感器設計》一文,探討了一種可以對人類搭乘設備的旋轉運動進行感知、從而使其達到較高的搭乘舒適度的新型傳感器。還有一些傳感器應用的論文,諸如《基于磁敏傳感器的意念控制系統設計》、《基于人類嗅覺原理的嗅覺傳感器設計》等等。
學生們這些創新的思想也能給企業的研發科技創新思路有所啟迪,顧總透露:“我們會把一些的作品摘要翻譯成英文,發回德國總部,如果德國總部對論文感興趣,再將全文翻譯成英文,與學生進行進一步溝通。”
為了讓學生回歸實踐,了解水平的傳感器產品的誕生過程,巴魯夫還邀請了獲獎學生參觀其成都生產工廠。這對學生來說,既增強了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為學生日后進入社會從事相關技術工作也是有所幫助的。從教師轉向企業的顧總,頗有感觸的說:“在高校舉辦這樣的活動,這是與德國公司的企業文化所倡導的,另外一方面舉辦論文大賽也是我自己的一個心結,我曾經作為一個大學教師,也了解同學們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作為企業盡力給學生們創造機會。”據了解,下一步巴魯夫會與高校之間交流的內容更豐富、方式更多樣。
巴魯夫對于社會的責任不僅拘于此,在解決應屆生就業上巴魯夫中國也傳承了德國的企業文化。德國總部每年會給學生提供一年的實習機會,幫助學生完成自己的學術研究。顧總介紹:“在巴魯夫上海公司,每年會有實習生5至6人,我們除了提供實習崗位之外,公司還給他們提供技能和職業規劃的培訓。”
總結:掐指算來,巴魯夫正式入駐中國的時間僅7年左右,然而它在中國市場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遠超過時間長短。作為局外人,我們也在思考著它后來居上的原因。在采訪結束之后,困擾的問題也得到了釋然。它傳承的是德國的文化和德國的品質,在中國市場上以其嚴謹的態度經營著自己的渠道,認真對待每一位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