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研制的一套光纜管理系統,安全運行8年來創效8600多萬元;他研制的一種新型光纜探位儀,一舉為企業節約了上百萬設備購置費;他組建的維修中心,兩年來為企業節約1200多萬元;他的一項發明專利和3項自主創新的新技術,不僅成功解決了行業內的技術難題,還在全國得到廣泛應用……
他就是吳明,河北省長途通信傳輸局通信設備維護中心技術經理,全國技術能手、中央企業勞動模范。如今,他又光榮地成為首屆“河北省十大工人”。
1月18日,對于剛剛榮獲首屆“河北省十大工人”的吳明來說,是個難忘的日子。
這一天,他不僅抱回一個沉甸甸的金質獎牌、領到了1萬元獎金,還收到了3張聘書——剛走出河北會堂大門,吳明就被河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三所省內職技學院的院長們圍住了,爭先聘請他做學院的“客座教授”。“我曾經做過5年的軍校教員,現在又有機會重回講臺,而且是把自己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傳授給學生們,真是太有意義了。”吳明笑著說道。
“吳明一瞅,毛病沒有;吳明一看,毛病不見。”
深埋在地下的萬里光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道”,負責維護這條“高速公路”的工人必須借助一雙火眼金睛,才能透過地面知曉光纜的具體運行狀況。這雙“火眼金睛”就是光纜探位儀。
而吳明則是這一設備的“神醫”——幾十個型號的光纜探位儀,無論哪里存在故障,只要一看就知道故障所在,并找到解決的辦法。“吳明一瞅,毛病沒有;吳明一看,毛病不見。”同事們如此稱贊他的神奇技藝。
2008年北京奧運會,當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為體育健兒歡呼加油的時候,可能并不知道,在由省長途通信傳輸局保障的1.8萬公里的國家干線光纜上,如果任何一個點發生阻斷,都會影響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從電視、互聯網上欣賞賽事。
阻斷沒有發生。而吳明的一項技術成果——省長途光纜巡檢綜合管理系統,在其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保障作用。就是這一系統,自從2001年研制成功并安全運行以來,每年直接創造經濟效益1200多萬元,累計形成效益達8600多萬元。
省長途光纜巡檢系統項目,是為從根本上提高長途光纜維護單位的現代化管理水平,隨京九光纜干線的建設而引進安裝的現代化全網化設備,然而,由于在軟硬件配套方面存在缺陷,在京九線開通不到幾個月后就基本停止了運行,涉及我省的廊坊、衡水等五市近兩千多公里的光纜線路。
1999年年底,吳明臨危受命。經過兩年多的艱苦實踐和不懈努力,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整體系統研制終獲得成功。不僅徹底解決了原京九干線光纜所存在的問題,而且還將這項成果在我省境內的國家干線光纜上推廣應用。
“通信,就像是我的一個老朋友”
人們常說:“是金子到哪兒都閃光。” 吳明就是這樣一塊“金子”。 在外人看來,吳明是干一行精一行的“天才”。在部隊服役時,他就曾被蘭州軍區空軍命名為“技術尖子”;轉業到了傳輸局,他又先后被授予“中央企業勞動模范”、“全國技術能手”等稱號,還曾被原中國網通集團公司認定為公司“高技術人才隊伍的杰出代表,是中國網通的寶貴財富”。
其實,只有吳明知道,自己只是太喜歡干這一行了。
“我從十多歲當兵干通信,到后來當軍校教員教通信基礎,再到現在干光纜維修,一晃都幾十年了。通信,就像是一個老朋友,這輩子怕是都離不開了。” 而當回想起當年那個只有十四歲的自己,戴著用二極管、天線等自制的“收音機”,收聽電臺節目時,吳明得意地笑了。如今,在吳明的辦公室里,放的多的就是書,而他想的多的,就是如何盡快掌握更多的新知識,去解決更多新問題。
也正是由于這份愛,吳明一“鉆”進光纜的世界,就不想出來了。就在采訪中,吳明的許多工友也都告訴記者,吳明愛“鉆”,而且,滿腦子都是新鮮想法。日常工作中,許多人視而不見的細節,他都會看在眼里、放在心上,而他那一項項的看似不起眼的發明,也往往會產生巨大的效益。
光纜探位儀是光纜維護的一種常用儀器,每臺的價格4000元左右。由于該儀器主要用于野外作業.導致故障率、損壞率很高,以往這些儀器故障或損壞后基本上就是作報廢處理。吳明協調有關部門將散在全省各地的“廢”光纜探位儀,全部收上來集中修理,僅一年就成功修復100多臺,為企業節約維護資金達40多萬元。
在維修該儀器的過程中,善于動腦筋的吳明發現,很多外購設備不僅價格昂貴,而且,性能和質量也都存在著明顯缺陷。為此,他又精心研制了一系列直接用于生產實踐的新型的光纜探位儀、多功能報警系統、用戶終端全自動轉接器等產品和設備,并在短時間內形成了批量生產能力,每年便有100多萬元的維修費用被省了下來。
“沒有落伍的設備,只有不愿創新的心”
2006年9月,吳明受命組建原河北網通個通信設備維修中心。當時是一無所有,更嚴重的是專業人才非常缺乏,可根據工作的需要,要在3個月內完成維修設施的基礎性建設和人員的培訓任務,而后則開始批量承擔維修任務。怎么辦?重壓之下的吳明選擇了從零做起。
沒有教員,吳明就自己承擔起理論和維修實踐全部課程;沒有規定教材,他四處奔波選購合適的教材,而且,每晚都要備課到深夜;沒有想要的產品模塊,他就自己設計圖紙開發研制……“學生們”都很喜歡上吳明的課,因為他把課堂搬到了維修現場,一邊向大家講解設備原理知識,一邊指導大家安裝調試,既培養了大家的動手能力,又提高了培訓效率。
目前,吳明所在的通信設備維修中心已經發展成我省通信業規模大、檢測儀器齊全、維修設備先進以及維修手段完善的專業維修機構。除承擔河北聯通自身通信設備的維修服務外,還把業務范圍擴大到移動、電力、高速公路、銀行等系統,維修品種也由剛開始單一的電源設備,擴大到儀器儀表設備、移動基站維修維護等所有支撐性保障服務,幾乎涵蓋整個通信設備。
“兩年多來,我們的維修中心共完成各類通信設施維修7000多臺(套),節約維護費用1200多萬元。”對于這個數據,吳明很自豪。
2007年10月,我省某電力公司調度中心一臺進口的供電設備發生故障,由于廠家無法及時抵達現場,電力公司十萬火急地找到了吳明所在的單位。可趕到現場后,吳明卻發現故障處理異常棘手,一旦修不好,將對整個區域的電力供應造成嚴重影響。由于該設備技術復雜且體積龐大,又有諸多外部連線已接成固定狀,根本無法拆回局里檢修。吳明顧不上吃飯、整整一天蜷縮在狹小的空間內,借助手電筒的光亮一點一點地仔細排查,終于找到了“病灶”,一天內便將設備成功修復。吳明和他的維修中心也因此一下子聲名鵲起。
“工作中總會不斷出現一些新狀況,這樣一來,很多今天用起來還不錯的設備,就需要不斷地改進。現在,我就在對自己的光纜探位儀進行一些細節方面的調整。”雖然已是諸多榮譽“壓身”,但吳明看起來還是和普通工人沒啥兩樣,一樣的工作服,一樣手拎工具箱,一天到晚馬不停蹄,創新的腳步也從未停歇。
“我大的滿足,就是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企業帶來效益。”吳明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