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導讀:2021年年末,《“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土壤修復硬性指標來襲,土壤監測儀器的“新藍海”顯現。
土壤污染被稱為“看不見的污染”,土壤污染物大致可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兩大類。無機污染物主要包括酸、堿、重金屬、鹽類、放射性元素銫、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機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機農藥、酚類、石油、合成洗滌劑以及由城市污水、污泥及廄肥帶來的有害微生物等。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潛伏性和長期性,其嚴重后果通過食物給動物和人類健康造成危害。
土壤對于農作物來說十分重要,可以說是,我們日常食用的食物基本都是通過土壤來培育的,跟據原國土部和環保部的聯合調查,我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因此,保障土壤不被污染或檢測土壤污染狀況很重要,不僅僅是為了我們的身體健康,也為了我們賴以生存地球家園的環境質量。
2018年8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全票通過。《土壤污染防治法》共七章、九十九條,這是我國制定專門的法律來規范防治土壤污染。該法的出臺實施,有助于完善中國特色法律體系,尤其是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的法律制度體系,更為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提供法治保障。
2021年年末,《“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今年年初,繼續延續土壤保護
話題。這份文件將更好地指導“十四五”中后期土壤保護工作的順利進行。
文件的主要指標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受污染耕地,其安全利用率到2025年要達到93%左右,相較于2020年提升近3個百分點。耕地是保障糧食供給的重要途徑,而受污染耕地則應加緊治理與修復,確保糧食安全量產,管好米袋子,更是守護好環境健康。
生態環境部的相關工作人員指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還未得到根本緩解,部分污染物排放總量仍處于高位。其中,土壤污染防治與美麗中國目標要求還存在不小的差距。土壤修復硬性指標來襲,土壤監測儀器的“新藍海”顯現。
進行土壤修復,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土壤的狀態,在此前景下,對
檢測儀器的需求增加。那么,你知道哪些儀器用于土壤檢測嗎?
首先,土壤養分速測儀可以對土壤中的氮,磷,鉀等13種元素進行檢測;土壤重金屬測定儀可以檢測土壤中的多種重金屬元素,如Pb、Cd、Hg、As、Cu、Cr6+、Al、Zn等金屬元素;土壤水分測定儀可以對土壤水分含量進行測量;土壤酸度計可以檢測土壤的酸堿度。
其次,在土壤修復進行土壤分析時,通常分為化學分析方法和物理分析方法,但不論哪種分析方法,都需要借助儀器設備。在現代分析過程多借助自動化、半自動化儀器設備對土壤進行分析在化學分析方法中,除了基本分析儀器外,多數情況下會結合使用一些樣品處理設備如粉碎系統、半自動提取系統、由自動分析儀或流動注射分析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等組成的自動分析系統。
而土壤物理分析主要測定土壤中物質存在狀態、運動形式以及能量的轉移等,常見測定項目有土壤含水量、水分常數、土壤組成、土壤比重和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結構等。通過監測儀器的使用有利于構建土壤環境監測工作體系、開展土壤環境例行監測,及時對土壤環境監測成果總結,掌握全國范圍及重點區域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總體狀況、潛在風險及變化趨勢。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