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產業】這幾年,表計企業的上市、并購、增資行為比較多,小編一直也有相關報道。相比較而言,電表行業的上市企業規模更大一些,大多在主板或創業板上市,基于電力行業的多年積累,偏向縱橫相間的多元化發展。水氣熱行業的上市企業除幾家龍頭外,新三板居多,大多立足擅長的行業縱向深挖,近幾年借助物聯網技術走向資本化運作的不在少數。
對于表計圈內或圈外的企業來說,無論是想繼續在行業深耕長期穩定發展,還是因為政策利好想進入這個行業,通過資本渠道投資合資、并購收購在行業已有建樹或者在產業鏈某一環節頗具專長的企業,無疑是條捷徑,這種案例已屢見不鮮。對于正在轉型成為能源計量數字化服務商的表企來說,一方面看好市場發展前景,在擴充業務鏈條時希望找到好的標的企業,收入囊中,快速完善產業鏈布局;另一方面,這些企業可能正在成為某些投資者眼中的標的物,寄望以資本運作方式擁有企業一定話語權,以求快速切入專業領域市場。
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007)作為國內的
氣體傳感器及儀表制造商、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2021年3月30日與天津市迅爾儀表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增資協議,以自有資金向天津迅爾增資2,000萬元,其中116.67萬元計入天津迅爾注冊資本,剩余1883.33萬元計入天津迅爾資本公積。增資完成后,漢威科技占天津迅爾增資后注冊資本的10%。
天津迅爾在
流量計行業深耕多年,提供電磁流量計、電磁水表、氣(液)渦輪流量計、氣體腰輪流量計、氣(液)超聲波流量計、渦街流量計、一體式差壓類流量計、質量流量計等系列產品、服務和系統解決方案。漢威科技此次增資,一方面看好天津迅爾技術過硬、市場穩定,管理層穩定且具有多年行業經驗及沉淀,營收已過億的優勢。另一方面,天津迅爾所在地天津,有流量儀表的產業歷史基礎,天津大學等各大高校在流量儀表行業具備產學研優勢,能夠輸出大量技術科研人才,行業底蘊深厚。
從漢威科技3月5日發布的2020年度業績快報中顯示,2020年漢威科技實現營業總收入19.37億元,同比增長6.46%;營業利潤2.86億元;同比增長22431.97%;利潤總額2.8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05億元,同比增長297.13%。其中的物聯網綜合解決方案業務貢獻,主要來自公司在智慧城市的燃氣、水務等領域取得的良好經營成果。此次投資,有助于豐富漢威科技的產業鏈,同時有助于雙方更好地發揮在物聯網應用領域的業務協同效應,實現優勢互補,進一步增強在智慧城市板塊的綜合競爭力。
山東普賽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營業務為供熱戶端平衡節能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為熱力企業解決供熱系統中用熱戶冷熱不均衡、耗能高的問題,實現供熱平衡與節能、減少碳排放、降低投訴的經濟社會雙效益,將高可靠工業級無線通信技術引入民用供暖領域,實現高科技通信技術、大數據處理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供熱技術相結合,達到精細化供熱、智能調控、遠程管理的目的。系統產品成功應用于國內外多個地市項目,累計使用面積超過1億平方米。
公司聚焦二次網戶端信息化平衡與節能管理系統,創新性融合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供熱調控技術,形成了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關鍵技術和核心產品,并為供熱單位提供遠程數據服務、節能技術支持以及供熱節能托管服務。2021年3月23日,普賽通信獲準在全國中小企業股權轉讓系統掛牌,證券代碼873587,成功登陸“新三板”,標志著公司成功邁進資本市場的第一步。
三川智慧(股票代碼:發300066)3月25日晚間發布了2020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93831.57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4.9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272.5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1.17%。其中技術研發持續投入,占營收比例5.55%。
報告期內,驅動公司業績的主要因素:一是基于政策推動、技術成熟、市場需求,公司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智能水表的銷量和收入占比不斷提高;二是依托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結合智能計量終端的大規模商用,水務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推廣應用勢頭良好,增強了與客戶的黏性,提升了客戶的管理效能,推動了城市供水管理工作進一步朝著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與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三是圍繞“堅持智能化、主攻大客戶”的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在行業內率先研發、生產、銷售NB-IoT物聯網水表的先發優勢和大規模商用的示范效應,努力拓展高端客戶和市場,成功實現了由中小城市、中小客戶為主向一線城市、省會城市、大型水務集團等大城市、大客戶的重大轉變,客戶群體不斷升級,為公司未來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川進一步完善了無磁采樣技術,優化無磁NB表產品結構和大口徑無磁NB表、分體無磁NB表的開發與應用,無磁采樣智能水表已規模化批量生產;完善超聲波物聯網水表系列產品的開發、定型與量產;立足于水務行業發展需求,不斷完善智慧水務管理系統與平臺功能,進一步提升智慧水務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積極推進智慧水務項目的實施。同時,為適應行業新技術變革,加快內外部優勢資源整合,積極打造行業內具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化基地,公司設立了三川智慧水務研究院,以切實推進“智慧水務與水務大數據服務”發展戰略的實施。公司控股子公司三川國德開發完成的表計用水情況實時監控、預警功能,提升了智慧水務管理軟件系統的監測、監控能力,有利于推進供水企業建立以DMA分區計量管理為核心的管網漏損管控體系和對水務數據的挖掘、利用,增強了管理效能以及經濟和社會效益。
3月25日當日,三川智慧發布公告,公司第六屆董事會第十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收購江西三川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暨關聯交易的議案》。此次交易完成后,三川科技將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三川科技主要從事二次供水設備科研、生產、銷售、服務的企業,主要產品包括SCWG 系列無負壓管網疊壓穩流給水設備、SCBP 系列變頻氣壓給水設備以及智慧泵房等。三川科技在國內擁有多個銷售分支機構和售后服務體系,現有客戶包括江西、四川、貴州、河南等地的房地產公司、水務公司等供用水單位。
2020年12月11日,三川智慧通過對外投資設立合作企業參與移柯通信的增資,取得移柯通信的股權,認繳出資額1,600萬元。移柯通信是國內主要的物聯網無線通信模組生產企業之一,與公司主營業務具有一定的協同性。本次對外投資,有利于穩定和拓展公司通信模組的供應渠道,實現資產的有效配置和保值增值。當然,有投資就有收益回報期望和未達到的約束限制。如標的公司未能在2021年12月31日前向上海證券交易所遞交申報科創板上市的IPO申請并獲得受理,一方承諾履行受讓義務,即受讓另一方所持有的合伙企業的全部份額。
2020年11月16日,三川智慧為進一步提高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與滲透率,提升品牌效益,創新營銷方式,與肖志輝、涂建武簽署《設立三川智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協議書》,確定共同出資人民幣1000萬元,設立三川智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合資公司以銷售三川品牌的各類軟、硬件產品,提供智慧水務服務為主營業務,拓展北京等地的電磁水表銷售市場。
三川智慧緊緊圍繞著水做文章,以科學用水、健康飲水為使命,以涉水的相關產業鏈為發展目標,致力于成為水計量功能服務商、智慧水務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水務大數據服務型企業。相關交易圍繞三川智慧產品線的延伸和擴展,有利于進一步優化上市公司業務體系、完善產業布局,發揮彼此業務協同優勢,有利于公司實施垂直整合、構建業務鏈整體競爭優勢,有助于豐富公司的產品系列。
近日,我們也看到泉州市水務水表檢驗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杭州山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經營范圍新增物聯網設備制造;物聯網設備銷售;終端計量設備制造;終端計量設備銷售;電子測量器制造;電子測量儀器銷售;儀器儀表制造等。山科智能成立于1999年,聚焦智慧水務,成功研制表端智能傳感系列、智能水表系列、超聲水表系列、管網監測監控系統、智慧在線平臺。2020年9月28日,山科智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
就行業特點來看,表計企業入資地域性供水公司或者燃氣公司的案例比較常見,熱力公司與燃氣公司、或水務公司與燃氣公司由地方城投公司或集團公司統一控股運營的案例也比較常見。很多水務公司有自己的水表檢定站和水表廠,有些水表廠也在開展既定地域之外的市場業務。更有一些水務公司,正在從傳統的采購他人產品轉變為自有品牌可生產,從原來輕松地招標采購成品,到介入水表構成的每一個模塊、表格、細節,直至樣機制造,經質檢機構型評檢定后,獲得市監局頒發的《計量器具型式批準證書》,委托表廠加工生產規格統一、質量保證的智能水表產品。
究其背后,或橫或縱的行業融合或行業深挖,都能找到新的市場拓展點和業務發力點,但要想做大做強,都需要豐富的資源和一定時間的積累,還有跳離自身思維慣式的勇氣。也總有那么一些機會和場合,加上一點點小運氣,會讓我們巧遇需要的資源,減少走彎路的時間,當許久未心動的火花碰撞的那一刻,只嘆相見恨晚!
原標題:【風向標】轉型中的表企,更想成為標的物還是投資方?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