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下游】AI+醫療領域基于圖像識別、深度學習、神經網絡等AI技術,落地場景覆蓋疾病預測、健康管理、新藥研發、精準手術、輔助診斷、醫院管理等多個方向。通過AI賦能,可以提升醫生效率,降低整體醫療成本,解決醫療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從而提升國內整體醫療水平。
國家陸續發布一系列政策鼓勵支持AI+醫療發展,給行業帶來發展機遇。例如,《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釋放出多重政策利好:承認“互聯網醫院”的合法性,支持處方外流,推進“互聯網+”醫保結算服務;《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要發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務,推廣應用人工智能治療新模式、新手段,建立快速精準的智能醫療體系;2018年我國提出人工智能向基層醫療進行滲透,2019年將AI+醫療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到康養范疇,2020年進一步提出未來的建設指南,期望在2023年在以醫療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領域中建立一套初步的
標準體系規范。
2020年受特殊時期的影響,AI+醫療的優勢更加凸顯,人工智能產品在醫療領域被越來越多使用,帶動產業快速發展,也因此吸引了眾多巨頭的加碼布局。例如,百度聚焦AI+醫療,近日在醫療健康領域再落一子,其于2021年3月16日上線了一款名為輕竹健康的一站式健康
管理平臺,集合了資訊、測量提醒、血糖血壓記錄、健康課堂和商城等多項服務。此外,字節跳動、京東、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們也紛紛加入其中,預計未來的競爭或許會越發激烈。
另外,資本助推也將大大助推AI+醫療產業的發展。2020年,醫療融資事件數持續遞減,但融資總額卻高達40億元。其中新藥研發是2020年比較熱門的醫療AI融資領域,占已披露投資額的半數以上;AI+影像占融資額的比例連續三年保持在20%左右。與2019年的融資項目輪次相比,2020年天使輪、A輪與B輪占融資項目的比例由85.7%降低到70.6%,意味著市場成熟度有所提高。同時,筆均融資額從0.39億元/筆上升至1.14億元/筆。可見行業正處于快速成長期。
全拓數據顯示,2019年以來,AI+核心醫療軟件服務市場規模超過20億,同比增速高達93.9%。2020年受疫情影響,AI+醫療市場進入了快速成長期,預計到2022年,我國AI+醫療市場規模將超70億元。
雖然AI+醫療市場前景廣闊,但在業內看來,目前行業還缺少統一標準進行監管,同時存在復合型人才不足、數據結構化較差、機器學習需要結合市級醫療場景進行訓練,算法有待提高、技術仍待完善等問題亟待解決。未來,應推進人工智能技術標準化,加強既懂醫療又懂技術的復合型、戰略型人才培育,同時進一步推進醫療大數據有序開放和利用,有效協同優良醫療資源、整合居民的全周期健康管理相關數據,做到信息互聯互通,為“AI+醫療”的智能化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