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儀表網 儀表研發】3月21日,生態環境部、中國氣象局、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等用戶單位在北京共同簽署了高分五號衛星在軌投入使用證書,這標志著高分五號衛星大氣環境探測載荷實現正式交付。
高分五號衛星是我國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遙感衛星,目前已圓滿完成各項在軌測試任務。高分五號衛星共搭載六臺載荷,其中用于大氣環境探測的三臺主要載荷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
光譜儀(EMI)、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GMI)、大氣
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DPC)由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機所承擔研制任務。三臺載荷針主要對地球大氣層敏感成分要素進行快速的信息獲取,從而實現對大氣主要污染氣體、溫室氣體、云和氣溶膠等的綜合探測。
2018年5月9日,高分五號衛星作為我國首顆高分辨率大氣環境觀測衛星成功發射,三臺大氣環境探測載荷在當月開機成像,在軌測試期間為我國獲取了大氣痕量氣體二氧化氮等的分布狀況,采用全新技術體制的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GMI)獲取了準確的溫室氣體光譜數據;作為可在軌業務化運行的采用偏振技術手段探測氣溶膠的衛星獲取了多光譜、多角度偏振圖像,成功反演陸地、海洋上空氣溶膠光學厚度產品及云相態分類產品。2018年12月21日,大氣環境探測載荷通過了航天八院環境衛星項目辦組織的在軌測試總結評審。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環保部等用戶單位,確認了三臺載荷各項指標均滿足或優于測試細則技術指標要求,同時利用高分五號衛星大氣痕量氣體差分吸收光譜儀(EMI)數據產品、大氣氣溶膠多角度偏振探測儀(DPC)和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GMI),開展了臭氧、二氧化氮等痕量氣體分布,灰霾污染分布和大氣溫室氣體的反演研究工作。用戶單位實現了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PM2.5濃度、灰霾污染和二氧化碳以及甲烷分布的遙感定量反演,生產出專題產品。通過與同類載荷的氣體反演產品進行比較分析,用戶單位認為EMI和GMI載荷的反演精度高,達到同類載荷先進水平,具備開展臭氧、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與甲烷的監測和階段評估的應用能力;DPC載荷作為可在軌業務化運行的采用偏振技術手段探測氣溶膠的衛星遙感器,開機工作以來性能穩定、圖像清晰、雜光抑制能力強,數據具備各類氣溶膠及云產品的生產能力。
高分五號衛星大氣環境探測載荷正式交付后,將正式面向應用、為我國環境污染防治等工作提供重要科技支撐和空間信息服務,提升我國大氣遙感監測定量化和精細化水平。
(原文標題:高分五號衛星大氣環境探測載荷正式交付)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