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儀表網 儀表標準】日前,全國力值硬度重力計量技術委員會發布了《重力加速度量值溯源與傳遞框圖》征求意見稿,并面向全國的計量機構、科研院所等單位企業征求意見。
重力加速度,是隨著時間和地點變化的物理量,對其進行測量對環境、防震減災、大地測量、地球物理等領域以及武器制導、海洋探測、資源勘探、國家安全等領域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儀器稱之為重力儀,高精度的重力儀是重力測量準確可靠的根本保證。為了保證重力測量量值的準確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一方面對長度和時間量進行溯源,另一方面還需要通過不同層次的比對活動來進行評估。
目前國內沒有合適的量值溯源與傳遞框圖對其量值的溯源要求和傳遞方法進行規定。為滿足重力加速度量值的溯源性和準確性,促進我國重力測量數據的準確可靠,迫切需要制定重力加速度量值溯源與傳遞框圖。
本規范的起草單位有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707研究所,歸口全國力值硬度重力計量技術委員會。
本規范的編寫格式依據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計量術語符合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符合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 JJF 1117-2010 《計量比對》的要求。本規范的編寫充分參考了“CCM-IAG Strategy for Metrology in Absolute Gravimetry”(計量委員會質量及相關量咨詢委員會CCM和大地測量協會IAG關于計量在重力測量中的作用策略性文件)所規定的術語、符號、與定義以及相關的技術要求。
直接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目前主要有光學干涉法和原子干涉法。光學干涉法主要是使角錐棱鏡在高真空中做自由下落或上拋運動,用激光干涉測量其運動距離,用原子鐘信號同步其運動時間,后通過小二乘法擬合出重力加速度值。原子干涉法主要是基于超高真空度的磁光阱冷卻原子團,利用雙光子受激拉曼躍遷實現冷原子的分束、反射和合束,構成馬赫-曾德爾冷原子干涉儀,再利用重力作用下冷原子的不同相位,獲取重力加速度值信息。不論哪種測量方法,都需要溯源到SI單位制“米”和“秒”。
重力
測量儀器分為重力儀和相對重力儀。高精度的重力儀是重力測量溯源性、準確性的根本保證。重力儀的測量結果利用長度和時間頻率基準溯源到SI單位制,其準確性和不確定度通過不同層次的同期同址開展的比對活動來確定和評估。重力儀比對分為:計量委員會關鍵比對(CIPM KC)、區域計量組織關鍵比對(RMO KC)、雙邊關鍵比對(Bilateral KC)和附加比對(Additional Comparison)。
本規范適用于重力加速度計量器具的校準,它描述了各級重力加速度計量器具的組成、計量學性能和用途;它規定了重力加速度計量基準經過計量標準傳遞到工作計量器具的傳遞程序、傳遞方法和佳測量能力。
根據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規范在架構上包括引言、范圍、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概述、計量基準器具、計量標準器具、工作計量器具等部分。(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