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人物】他扎根一線,在工作中發現問題;他樂于傾聽,從客戶的反饋與員工的建議中,尋找創新靈感。他把業余時間全用在技術創新上,因為創新帶給他快樂。12月8日,任繼潮和他的徒弟崔維兵來到金湖上海花園沿街門面房4號集裝箱表計旁,將一塊香皂大小的器材接在電表上,并按下負荷控制器按鈕,電表立即斷電。
“成功了!成功了!”崔維兵興奮地抱起任繼潮,開心地轉了一圈,“有了它,我們再也不用為門面房電費回收擔心了!”這個香皂大小的器材叫智能遠程負荷控制器,它的研制成功,使制約公司系統非居民不具備跳閘功能的單相智能電表 (10-100A)問題被攻克。也就是說,通過辦公室的電腦,可實現對計量點的負荷控制,能有效規避和防范國家電費損失的風險。
這是任繼潮及其團隊歷時半年研發成功的又一項成果。
任繼潮是江蘇金湖供電公司營銷部計量班班長,任繼潮技師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多年來,他的技師創新工作室研發出來的成果廣泛應用于實踐,減少了工作差錯率,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的同時,為企業計量工作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
創新來源于一次交流
談及什么原因使創新工作不斷時,任繼潮講起了13年前的一件事情。
2003年9月8日,金湖供電公司組織13個班長前往上海易通公司對標交流,接待他們的是一名叫陳平的普通班長。在交流中任繼潮發現,陳班長還是位全國勞模,他出色的工作讓合作的汽車制造商都點頭稱贊。
“要創新,需要靈感,這靈感不是天生的,而是來自于長期積累與全身心投入,沒有積累就不會有創新。”聽取了陳平的創新經驗后,任繼潮伸出了大拇指,敬佩之時,也暗下決心在班長的崗位上也要干出不一樣的成績。
從此,日常工作中任繼潮更加細心,經常收集班組成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逐條記錄在筆記本上。同時,還自我加壓,補習理論業務知識,不斷向系統內計量專家學習請教。日積月累,加之勤奮努力,任繼潮先后獲得裝表接電工、技師,用電 (裝接)技師等技能等級,二級注冊計量師資格證書,并擔任淮安市農電工預備班培訓師,省公司農電、主業工、技師考評員;參與 《國家電網公司技能人員崗位能力培訓專用教材 (Z27-裝表接電)》的編寫工作,成為系統內頗有名氣的專家。
甘守寂寞解一線難題
長期在計量一線工作的任繼潮,曾接到過一些客戶反映疑似表計串戶的訴求,也聽同事們說傳統的“入戶核對”工作的不易。特別是對疑似表計串戶客戶的上門檢查,操作時需要客戶將家中電器設備先停用,觀察集中表箱中哪只表計脈沖指示燈不閃爍后,開啟再觀察表計脈沖指示燈是否閃爍。稍有馬虎還得重復操作,雖然時間不長,但還是給客戶生活帶來不便,導致客戶的反感和抱怨。
如何將先進的電子測量技術運用到電能表串戶檢測上?平時喜歡思考并愛動手的任繼潮,帶著這個想法與他的團隊展開專題研究。他結合所學專業知識,畫圖紙,算數據,反復論證試驗。經過半年的調研、開發、測試到試用,首臺電能表“串戶”檢測系統于2015年11月取得成功。該系統無需切斷客戶用電,就可以隨時自動檢測客戶電能表、表后開關、進戶線的對應關系,具有檢測速度快、抗噪聲能力強、測量可行性高、運行功耗低等優點,得到省公司專家的肯定。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發明創造亦不會憑空出現在任繼潮的頭腦里,平日工作中,計量室、培訓室是他重要的靈感發源地。“我的一天也是24小時,沒有比別人多一分一秒,除了必要的吃飯、睡覺,我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解決工作問題的技術革新上,這也是我開心的事情。”任繼潮說,白天工作時他會跟著班組成員跑現場,晚上休息時就到創新工作室琢磨試驗設備。
創新工作室里結碩果
為了支持任繼潮鉆研技術,2012年金湖供電公司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技師創新工作室正式掛牌。有了這個平臺,任繼潮搞起創新來更是如魚得水。
“成立技師創新工作室,為我提供了學習、創新的平臺,還有資金的支持,遇到工作難題,還可以與勞模、技師交流,學習到技術革新的新理念。”任繼潮對此十分珍惜。
針對老式校表臺裝接待校表計煩瑣問題,任繼潮和他的團隊開展了《通用電能表測試臺革新的研究》,通過加裝安全開關,改進接線端紐插接方式,該成果有效提高安全系數和工作效率,受到一線工作人員的歡迎,并獲得2013年江蘇省電力公司創新工作三等獎。
任繼潮研發的“智能廢舊電表止度抄拍核一體化系統”,填補了拆回電能表的存度拍照存檔核對的空白,2014年獲得國家創新;“單相電能表現場校驗儀模擬負載箱”“一種便攜式智能電表背光遙控器”兩項成果獲得2016年國家;撰寫的《關于縮短監控信號時間的建議》《關于系統通令故障的分析、建議》《關于負控終端系統用戶保安電源無法暫停的建議》等13項計量專業創新措施和典型案例被省公司計量處采納。任繼潮技師創新工作室多次獲得省公司 “先進集體”“工人先鋒號”等榮譽。
(原標題:人物素描丨任繼潮:大的快樂來自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