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日前,在國家探月二期“嫦娥三號”上應用的“月基極紫外波段成像技術”項目,在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舉行成果鑒定會并順利通過成果鑒定。
據了解,該項目成果技術鑒定會由中科院長春分院黨組副書記李冰主持。長春光機所所長賈平、所長助理楊懷江等參加會議。鑒定委員會由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萬衛星,長春理工大學教授姜會林,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王華寧,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呂志偉,吉林大學教授丁大軍,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李艷秋,長春工業大學教授尤文組成。
“月基極紫外波段成像技術”主要應用于國家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號”極紫外相機中,該相機于2013年12月隨嫦娥三號登陸月球,創下極紫外相機應用于月球探測器的先例。并成功完成對地球等離子體層的成像探測相關作業。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的關鍵任務,嫦娥三號衛星搭載了多個上應用于月球的探測器。其中,極紫外相機被形象地稱為嫦娥三號看地球的“眼睛”。
據其空間部項目組負責人陳波介紹,極紫外相機主要包括三個部分:30.4納米的光學系統、單光子技術成像探測器和跟蹤功能系統。它的任務主要是“看地”——對地球周圍的等離子層進行成像探測。
在成果鑒定會上,鑒定委員會專家對這一技術的評價為:嫦娥三號極紫外相機研制難度大,有重大創新,總體技術指標居先進水平,空間分辨率等重要指標居水平。該技術在上實現了月基定點對地球等離子體層觀測,為開展地球等離子體層研究和空間天氣預報研究等奠定了基礎,具有重大科學價值,應用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