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遼寧省知識產權工程師培訓——丹東儀表企業專場”在丹東市鴨綠江大廈開課。主辦單位邀請遼寧省內知識產權領域的專家結合經典案例,就基礎知識、申請與保護等課程進行了系統的講解,50多家企業的120余人參加培訓。
此次活動由遼寧省科協、遼寧省儀器儀表學會主辦,丹東市儀器儀表工作站承辦。遼寧省科協落實中國科協“大聯合、大協作”的方針,充分動員社會力量,面向丹東市儀表產業優勢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研發一線人員和知識產權管理人員開展應用工程師培訓,幫助企業培訓一批熟練應用信息的一線工程技術人員,逐步建立企業科協科技信息推廣應用服務平臺,加快現有技術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根據《裝備制造領域態勢報告(2013)》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裝備制造業申請再創新高,其中儀器儀表、電工電氣、石化通用行業申請量占比過半。作為密度高行業之一,同時又是制假售假現象嚴重的行業子之一,儀器儀表企業必須加強自身的產權保護意識,才能大限度的保護自身的產品技術,維護市場環境。
遼寧(丹東)儀器儀表產業基地作為成以自動化儀表為主的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千億元規模的儀器儀表產業集聚區,同樣意識到產權保護對儀器儀表行業的重要性。
自動化儀表是國民經濟各個行業中廣泛應用的重要配套設備,也是企業實現生產信息化、自動化的重要設備之一。有關資料顯示,自動化儀表需求的增長幅度一般比當年GDP高2~2.5倍。近十年我國的GDP增長了近3倍,據此估計自動化儀表行業增長了近10倍。自動化儀表企業為適應市場,自主創新能力在不斷增強,產品及商標制假造假已悄然成風。
如華立儀表集團股份與單華良、上海華立電表廠、浙江金邦電氣儀表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案等等,企業商標被侵權的事件,層出不窮。各地公布的年度商標侵權事件中,往往儀表企業都能“霸占”一個位置。
目前國內自動化儀表市場大,制假的生產據點轉向以生產、銷售合法產品為掩護,暗地里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真假難辨,難以查處,甚至有部分地區的制假作坊已經轉移至廢棄的倉庫、營地等場地,更為隱蔽,很多時候也無法察覺。另一方面,真正的制假售假組織者往往藏于幕后暗中操控,組織打工者各自負責相應的環節,緊密合作,互相配合,從而形成“老板不出面,馬仔當先鋒”的組織形式,出事時真正組織者較難抓獲。
非法制假售假,對國內眾多儀表品牌企業已經造成巨大了損失,儀表市場的秩序也被擾亂,破壞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在儀表行業普遍追求自主研發的積極奮進情景下,如果預防制假自家產品,如何打擊售假,這不僅是遼寧(丹東)儀器儀表產業基地所關注的話題,同樣也是儀表行業所面臨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