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工信部正在組織編制“十二五”工業節水專項規劃,指導工業節水工作全面深入開展,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未來五年,工業節水進入攻堅階段。
聚焦節能環保——工業節水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積極部署和推進中,工業節水相關工作在“十一五”期間取得突出成就,節水目標任務超額完成。但隨著工業進程的不斷深入,工業用水面臨繼續增長的壓力,未來節水潛力明顯下降。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也提出了“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為此,工信部正在組織編制“十二五”工業節水專項規劃,指導工業節水工作全面深入開展。未來五年,工業節水進入攻堅階段。
五年工業水耗下降近四成
工業和信息化部成立以來,積極部署推進工業節水相關工作,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制定了鋼鐵、紡織、造紙、石化等重點行業現有和新建企業(項目)用水限定指標、先進指標,指導重點用水行業開展節水工作。“十一五”期間,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169立方米下降到105立方米,累計下降37.9%,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的目標。
五年來,工信部結合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在鋼鐵行業大力推廣運用干法熄焦、干式高爐爐頂余壓發電、干法除塵(“三干”)技術、綜合廢水回用技術,在聚氯乙烯(PVC)行業推廣干法乙炔工藝,在紡織印染行業推進廢水深度處理回用技術等,推進重點行業節水技術改造,鼓勵循環利用和廢水回用。
針對目前工業企業用水統計缺乏基礎、行業節水管理弱化的現狀,工信部組織有關行業協會研究提出各行業用水統計指標、統計體系建設建議和加強工業企業用水統計制度建設的報告和建議。
在規劃和標準研究方面,工信部組織研究“十二五”工業節水專項規劃編制前期研究工作,初步明確了規劃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進一步研究提出了重點用水行業節水標準體系,制定和完善節水型企業評價標準。
為了將工業節水工作推進到企業,工信部會同財政部、科技部組織開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創建工作,把工業企業廢水近零排放作為重要指標,推動創建一批節水先進典型企業。加強了對飲料、食品等有關行業協會的指導,推進節水先進企業創建和表彰工作。
工業節水形勢日趨嚴峻
目前,我國水資源嚴重短缺,已對部分地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全國工業取水量占總取水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高用水行業取水量占工業總取水量的60%左右。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工業用水需求增長,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將進一步顯現。
“十二五”期間,提高工業特別是高用水行業用水效率,對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提出要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將2015年工業用水量控制在1420億立方米,基本與當前持平。根據2003~2010年統計數據,工業用水量總體上保持增長態勢,2003~2008年增幅在1.1%~3.7%之間,2009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減少0.6%,2010年又增加1.4%。由此看來,實現這一總量控制目標,工業節水面臨很大挑戰。
從目前情況看,我國工業用水產出水平和總體效率還有提升空間。盡管“十一五”以來,我國工業用水效率得到不斷提升,但目前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仍不足60%,比國外先進水平低15~25個百分點。工業廢水排放量占全國總量40%以上,仍有8%左右的廢水未達標排放,既影響重復利用,也一定程度污染環境;2010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105立方米,仍遠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但同時業內人士憂慮,我國工業系統按照“十二五”規劃綱要要求,完成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的約束性指標困難較大。考慮到在“十一五”期間,火力發電、鋼鐵、石油及化工、造紙、紡織、煤炭、建材、食品等高用水行業節水工作已經得到深入推進,在重復利用、廢水回用、非常規水資源利用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重點用水行業單位產品水耗與先進水平比差距縮小,因此“十二五”節水潛力明顯下降。未來工業節水將更多圍繞工藝節水展開,主要依靠工藝技術進步,推動難度相對較大。
節水專項規劃正在編制
面對“十二五”工業節水工作的更高要求,指導推進工業節水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不僅是緩解水資源約束、確保水資源供給安全的要求,而且是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工業的需要,是工業實現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必須進一步加快制定和完善工業節水方面的管理制度、辦法和規劃、政策、標準等,切實加強企業節水工作。
為此,工信部把工業節水作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的重要內容,加強宏觀指導,以節水技術推廣應用為主線,突出企業主體責任,強化重點行業節水管理,完善節水約束考核機制,全面提高工業節約用水水平,確保實現約束性指標,努力創建節水型工業。
目前,工信部正在組織編制“十二五”工業節水專項規劃,指導工業節水工作全面深入開展,實行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我國將建立工業節水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研究建立企業節水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對重點用水企業開展目標評價考核;建立重點行業節約用水約束機制,強化新上項目尤其是高耗水項目的用水約束;推進重點行業節水技術改造,加強重點先進適用節水工藝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節水型企業建設,開展節水型企業評價。推進工業廢水重復利用,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加強工業節水標準建設,強化工業節水統計、計量、監測等基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