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企業動態】在全球碳中和浪潮與“雙碳”目標驅動下,工業園區作為產業集聚核心載體,正成為減碳的主戰場。國務院《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建設100個碳達峰試點園區,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與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強調“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為產業綠色轉型按下“加速鍵”。
在此背景下,近日,《零廢零碳工業園區建設指南與評價體系》(下稱《指南》)由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社會治理研究院發起,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和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中建西南咨詢顧問有限公司、TÜV萊茵大中華區聯合發布。《指南》以零廢零碳工業園區建設指南與評價為起點,就工業園區可持續發展中的“環境”議題展開方法論研究與場景實踐,旨在幫助企業協同推進“零廢”與“零碳”目標,為工業園區綠色轉型提供
標準化路徑。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姜文寧指出,該《指南》是產學研協同合作的典范成果,系統地構建了覆蓋“規劃-建設-運營-評估”全周期的標準化框架,創新性地將“零廢棄”與“零碳目標”結合,循環經濟價值鏈與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目標協同,構建了一套符合經濟、環境、社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路徑。
此次《指南》的發布,是行業內各方攜手合作、推進零碳園區標準化的重要標桿。該《指南》整合學術研究、產業實踐、標準認證與媒體傳播力量,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零碳園區建設模式,并對接國際評價體系,為全國園區提供可復制經驗。
為推動《指南》發揮更多實踐效能,未來各方還將圍繞不同領域和行業展開系列行動。活動現場,施耐德電氣攜手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社會治理研究院、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共同啟動了《零碳園區可持續影響力行業報告》(下稱《報告》)的編制工作,以及“零碳園區調研走訪及沙龍”等系列行動計劃。該行動計劃將首先以“制造業+泛建筑行業”案例調研為基礎開展,旨在提供深入行業的實踐經驗參考。
施耐德電氣副總裁、中國及東亞區市場營銷部負責人、商業價值研究院聯席院長古月表示:“零碳轉型需技術、生態、標準三管齊下。本次《報告》及后續系列行動計劃的啟動,正是多方攜手為產業轉型提供的‘零碳方法論’。未來,施耐德電氣將持續憑借創新的技術和方案,與各方共同推動零碳園區的發展、驅動產業轉型,加速打造以數字化、綠色化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
施耐德電氣致力于以創新為驅動,推動綠色化與數字化轉型。零碳園區是踐行這一理念的重要載體,不僅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抓手,更是探索新質生產力落地路徑的前沿陣地。而在這一探索進程中,開放交流與生態共建。5月29日,以“共創·共贏·共生”為主題的2025年施耐德電氣創新峰會將在山西太原舉辦。本次峰會將匯聚產、學、研各界人士,深度解析中國經濟轉型潛力,匯聚生態伙伴力量,為產業綠色轉型再添新動能。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