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產業報道】2023高考已結束,對廣大考生而言,專業選擇及志愿填報將是邁進大學的第一道門檻。
就在6月10日,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正式宣布成立智慧水利系,計劃在9月迎來首批學生。作為新工科專業的一種,武漢大學智慧水利專業將重點培養兼具現代信息技術與水利專業基礎的跨學科復合型人才,首次擬招生60人,五年內將規模拓展至90人。
環保在線了解到,直至2022年初教育部印發的《列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新專業名單(2022年)》中,“智慧水利”才首次作為中國普通高等學校新專業出現。包括武漢大學在內,現階段開設該專業不過十余家院校,其中河海大學、三峽大學、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等均與水利強相關。
與傳統水利專業相比,智慧水利有何不同?學科側重點在哪里?
據介紹,武漢大學創新性設立智慧水利專業,是一次在水利工程學科基礎上,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水利專業升級轉型的重要實踐,“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構成其主要特色。因此,除了學習水利工程學科基礎知識,智慧水利專業還將重點教授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工程管理等現代科技內容。
學科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學校將更重視實際應用,并計劃同企業聯合授課,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增強動手能力。該負責人認為,智慧水利專業學生將擁有更廣闊的就業前景,既可以選擇水利、交通、環保、市政、能源領域的大型企事業單位,也可以服務智慧水利相關的新型企事業單位。
為確保教學水準,武漢大學憑借自身水利學科優勢,組建了高水平教師隊伍,選任優秀教師17人,其中國字號人才8人,并將繼續吸納智慧領域專家、IT領域技術人才等,充實師資力量。可見,智慧水利專業的重心必然還是在“智慧”上。
那么,智慧水利就業前景是否真如負責人所說,選擇多樣、前景廣闊?
眾所周知,水利是一項事關國計民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作用的工作,“疏源浚流”更是自古就有。步入發展新階段,“長江大保護”“黃河大保護”等流域綜合治理政策相繼出臺,帶動了水資源管理、水環境治理等需求再上一個臺階。2018年,三峽集團被賦予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干主力作用的崇高使命,在武漢專門成立了全資子公司長江環保集團。
隨即,長江環保集團迅速開展各項任務,以城鎮污水治理為切入點,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逐步開展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等,促進長江經濟帶水環境和水生態質量全面改善。其項目建設投資金額巨大,相關規劃、設計、投資、建設、運營、技術研發、產品和服務等市場需求加速釋放。
就在主要流域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同時,智慧化也開始作為下一發展要點迎來國家層面支持。2020年,水利部全面總結“十三五”成績,并部署“十四五”水利網信工作重點任務。其中特別強調,“要貫徹落實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大力推進智慧水利,全力驅動水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22年年中出臺的《2022年推進智慧水利建設水資源管理工作要點》明確提出16項重點任務,擬根據水資源管理工作實際,著重加強用水量統計與分析、水資源監管、地下水超采治理等重點業務應用,強化算據、算法、算力,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為推進水利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而人才,無疑將成為這些工作推進的基礎。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