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標準】近日,國家標準計劃《數控機床遠程運維 第3部分:故障模式識別與預測性維護》編制完成并征求意見,時間截止到2023年4月4日。主要起草單位為通用技術集團機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等。
本部分的主要內容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狀態信息采集、健康狀態評估、故障診斷、故障狀態預測四個功能的實施流程及方法等。這些內容在標準的主要章節中進行了詳細的規范。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制造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數控機床作為工業母機,是制造機器的機器,其性能關系國家制造業的發展。
然而,由于數控機床結構復雜、故障模式多變,且通信一直限于廠商的(常常不開放的)私有協議中,數控機床后期的維護、維修造成了一定的障礙,此外,現有的基于試驗的故障分析和可靠性評估方法,試驗周期長,故障模式積累效率低,且無法反映真實工況,難以及時的發現并消除數控機床的故障。因此急需研制一套標準界定遠程運維功能、構架、方法和接口等要素,規定數控機床狀態信息采集、健康評估、故障診斷與預測性維護等技術要求。
本部分的提出,為數控裝備遠程運維的落地應用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和可以依據的標準,指導數控機床遠程運維服務功能和使能平臺的開發與應用,有利于提升我國數控機床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推動制造業智能化和信息化的發展。
本部分的創新點體現在對數控機床遠程運維四個核心功能的相關技術進行了規范,為遠程運維的落地應用提供指導。針對狀態信息采集、健康狀態評估、故障診斷、預測性維護四個核心功能,提供了具體的實施流程、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并給出了相關示例,填補機床行業相關標準的空白,對機床制造業網絡化、智能化和服務化轉型升級提供標準支撐。
本部分作為工業機械電氣系統的一項方法標準,標準實施后,指導企業進行數控機床遠程運維,實現數控機床的智能化運維管理,為智能制造的設備管理與生產運行提供決策支持,實現企業生產穩定性提高和生產效率提升。
標準實施后將填補數控機床遠程運維標準的空白,提供數控機床狀態信息采集、健康狀態評估、故障診斷、預測性維護的解決方案,改變傳統落后的事后維修與預防性維修方法,為數控機床遠程運維的開展和實施提供規范化的設計指導和科學化的評估標準,是工廠和第三方服務機構生產運行和設備管理的關鍵技術基礎,更是智能制造標準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部分的試驗驗證平臺,也將成為推進數控機床遠程運維標準貫徹實施的公共服務平臺,從而提升數控裝備、生產線和車間的網絡化水平,從而產生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