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產品概述
煙氣連續在線監測系統運用抽取冷凝采樣、后散射煙塵濃度測量、皮托管煙氣流速測量及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實現了固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的在線連續監測。同時又針對國內煤種較雜、煤質變化大、污染物排放濃度高、煙氣濕度大的狀況從技術上進行了改進。并
固定污染源煙氣在線監測設施廠家
目升級、項目科技合作、示范工程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
第三類:鼓勵企業自主開展和科技合作的科技發展計劃項目。根據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科技發展指南,企業(包括科技開發型研究院所)結合市場需求和自身需求自主選擇開展的科研項目。凡符合國家環境保護科技發展技術指南并由研究院所、企業開發完成的科技項目,國家擬在評估后受理組織技術評審,推薦申報國家產業化計劃、科技成果轉化計劃、科技示范工程和科技合作等。對于科技合作發展計劃項目,國家環保總局組織編制項目建議書,優先納入環境保護領域的多邊-雙邊科技合作發展計劃。同時鼓勵并支持各級環保科研管理機構和科研院所依托承擔的國家和部門重大項目,開展合作或地區合作與交流。
5.2.2 優先主題的計劃方案
*重點領域33項優先主題的計劃方案見表1。
表1 “十一五”環境科技優先主題計劃分解表
5.3 以體制創新和機制轉變推進規劃的實施
進一步推進環境科技體制創新,繼續推動一院兩所科技體制的改革。按照“十一五”環境科技的發展要求,重點加強一批部門急需,具有基礎和優勢的重點學科和研究隊伍的建設,形成結構優化、布局合理、高效精干、能打硬仗的環境科技創新核心團隊。
重點加強對項目、人才、基地的統籌安排,優先支持國家環境科技創新基地、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等承擔國家環境科技項目,鼓勵和支持年輕人才、復合型人才承擔或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
逐步完善以應用研究為主的科學研究體系,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開發體系和以社會化服務為主的環境科技服務體系,促進“三個體系”的良性發展,形成新的環境科研創新的組織形式。
重視并支持地方環境科研院所建設,選擇一些具有地域特色和專業特色的地方環境科研院所,實行國家、地方聯合共建。充分調動和利用全社會環境科技資源參與環保科技工作的積極性。支持西部地區環境科技基礎能力建設,促進國家環境科技力量均衡發展。
固定污染源煙氣在線監測設施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