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氣燃料氣閥
詳細描述:
1、閥門采用三體式結構,球體采用上下支撐板固定,減小閥門的開關力矩。
2、特殊設計:閥座彈性元件采用多組碟簧組合形式,特殊的閥桿及閥座防塵結構,有效防止顆粒介質進入彈簧腔導致閥門開關卡澀。
3、球體表面固體清除技術:*的閥座結構具有清除球體表面附著的固體顆粒的功能,防止固體顆粒進入閥座與球體密封面,延長閥門使用壽命。
4、特殊的密封技術:閥座和閥桿填料采用的*的補償結構設計,中法蘭密封采用榫槽式設計,保證氣體介質不產生外漏。
應用領域:
合成氣燃料氣閥廣泛應用于煤化工氣化裝置的合成氣、燃料氣等介質。
規格參數:
公稱通徑:DN25mm~DN600mm(NPS1~24);
公稱壓力:PN1.6MPa~25MPa(ANSI CLASS150~1500);
使用溫度范圍:-29℃-300℃。
協同創新
為了持續保持公司的市場競爭優勢和行業*地位,進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公司建立了以技術中心研究開發本部為核心,各分/子公司專業研究所為主體的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完善的技術創新組織結構,并形成了產品技術開發、工藝質量保證和技術管理支撐三大技術創新體系,以適應跟蹤新技術發展動態、開展戰略性前沿技術研究、產學研合作推進重要基礎技術創新研究、新產品試制和產業化等各個階段任務的需求,并可按照學科類別、專業經驗、開發平臺、任務特點組織專業技術團隊,高水平地完成各階段的研發任務。
創新發展戰略:
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驅動為根本動力和成長途徑,以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為核心,不斷增強技術創新對公司發展的推動力。
公司創新模式:
三大體系:產品技術開發、工藝質量保證、技術管理支撐
三個層次:技術中心研發部實施核心共性技術攻關、專業研究所承擔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各專業分子公司設計科負責新產品的批試及產業化工作
三個平臺: 重慶市智能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業自動化測控儀表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分析儀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人才梯隊:技術帶頭人、*工程師、*專家為主體的技術創新人才隊伍
公司依托技術中心,完善協同創新機制,培養高層次研發團隊,廣泛開展了以市場為導向、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協同創新活動。
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公司先后與北京大學、重慶大學、中科院等國內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共同研究十多項guo家級重點攻關項目。
為了提高研究成果的市場適應性,公司非常注重開展與用戶行業內的企業開展客戶協同創新活動。
同時,公司抓住化市場開放的機遇,與同行,如霍尼韋爾、東芝、橫河,開展了*制造技術方面的協同創新活動,在現場總線技術、*生產制造技術、檢測技術等方面獲得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地提高了公司新產品的技術起點,加快了科技研發成果轉化速度和制造流程的質量控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