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流域文明的考古證據顯示,沖水式馬桶從大約公元前3000年起便已存在,只是形式有所不同。但在用水和排污網絡不發達的地區顯然不太適用。
排泄物會污染食物和水源,引發腸道疾病,造成每年150萬未滿五歲的兒童喪生,比艾滋病和瘧疾共同造成的死亡人數還高。
目前我國很多農村地區沒有生活污水管網,導致農村只能使用傳統旱廁及雙甕式廁所,不僅衛生條件差也會造成較大環境污染及水源污染。
很多農村家庭正房基本不配備衛生間,廁所位于院內,導致老人、孩子和行動不便者如廁困難,另外北方農村冬季寒冷室外如廁也極不方便。
基本原理
人類糞便大部分為有機物,利用微生物對有機物的分解作用被稱為“生物降解”。有機物經逐步分解后,產生能進入TCA途徑或能作為合成代謝原料的中間代謝產物,繼而被轉化為小分子有機物、無機物等分解產物和微生物細胞。由胞外酶把大分子分解為可以被細胞吸收的小分子。小分子的脫氫氧化:產生可進入TCA循環的乙酰-CoA。乙酰-CoA進入TCA循環和呼吸鏈被氧化成CO2和H2O實現*消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