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693ACC329 GE模塊
IC693ACC329 GE模塊
相對來說,音樂CD對音質的要求比較高,而良好的音質又離不開一張比較好的盤片做底層支持,也只有質量好的盤片才能夠提供穩定播放的效果,因此盡量采用較好質量的刻錄盤是比較合適的。經常重裝系統的朋友都知道,在安裝系統時,因為要長時間地讀取光盤,如果光盤的質量比較差,往往無法順利地讀取,從而影響到系統的安裝。因此要想制作系統安裝盤的朋友,一定要選購質量好的刻錄盤。對于一般的數據文件盤,我們也可以劃分幾個重要度級別。對于非常重要的、經常使用的數據資料,應該使用質量甚佳的刻錄盤;對于普通重要的數據資料,采用質量過關的普通刻錄盤就可以了。但無論是對于哪種類型的刻錄,有一點都是要注意的:每隔一段時間(比如說三個月、半年)就應該檢查一下刻錄盤是否還能順利讀取,并及時進行更新替換工作。否則一旦資料遺失,那就非常遺憾了。
一般來說,刻錄速度是由刻錄機和刻錄盤兩方面共同決定的,而 刻錄速度又與兩者 刻錄速度的較低值相一致。比如說,刻錄機 倍速為52X,刻錄盤為32X,那么 刻錄速度應該是32X。有些朋友購買了支持較高刻錄速度的刻錄機和刻錄盤,比如說,都支持52X的,為了節省刻錄時間,而通通采用52倍速進行刻錄。事實上,這種做法并不妥當。由于音樂CD、系統安裝盤對質量穩定性要求比較高,特別是系統安裝盤,如果在刻錄時前面寫入的數據出現錯誤,就很可能導致整張盤出現問題, 導致無法使用它來順利地安裝系統。而在刻錄盤相同的情況下,刻錄質量提升和刻錄速度提升的方向是恰好相反的,也就是說,對于質量要求高的刻錄類型來說,較高的刻錄速度往往難以保證刻錄出來的光盤能夠滿足用戶的切實需要,而相對較低的刻錄速度則可以基本保證數據平穩連貫地寫入刻錄盤中,從而保證刻錄的質量。一般來說用8~12倍速進行音樂CD或者系統安裝盤的刻錄是比較合適的。而對于普通數據光盤來說,較高的刻錄速度也是可行的,因為CD刻錄機一般都具備自動糾錯功能,在高速刻錄時會自動檢測和糾正寫入錯誤,保證刻錄順利進行。但筆者認為*沒有必要采用52X來進行刻錄,因為我們一般都會采用質量很普通的刻錄盤來進行數據光盤的刻錄的,太高倍速的刻錄有時候會導致刻錄失敗,或者刻錄出來后無法正常地使用。一般來說用32X進行刻錄已經足夠了。
正確使用刻錄盤:有些朋友可能知道,只要采用適當的刻錄機和刻錄軟件,是*可以對刻錄盤進行“超刻”的。像硬盤、CPU的制作過程那樣,廠商在制造空白刻錄盤的時候,往往會在刻錄盤的外圈預留一部分多馀空間不標示的,在正常刻錄狀態下,這部分空間并不能加以利用,而部分刻錄軟件可以把它識別出來。有些用戶為了充分利用刻錄盤,希望對之進行“超刻”,以增加刻錄容量。筆者認為這樣做并不劃算。因為“超刻”雖然可以帶來更多的容量,但增加的數值并不會太大,一般就20~30MB,能夠達到50MB就已經很不錯了。而這樣做的后果是,這樣刻錄出來的光盤性能并不穩定,在一段時間后往往無法正常地讀取,即使能夠讀取,也會給光驅帶來更多的額外工作量,可謂得不償失。
一種常見的做法是:在刻錄后的光盤上用油性筆寫上和光盤相關的信息,以方便管理光盤,事實上,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因為在光驅讀取刻錄盤的時候,油墨的存在會使得刻錄盤的旋轉速度時快時慢,很不穩定,從而給正常的讀取造成影響,也會影響到光驅光頭等部件的正常壽命。另外,隨著時間的不斷變遷,油墨會慢慢地滲透到光盤里面去。前面說過,光盤一旦受到損害,就很可能報廢了,而油墨的滲入,則是比較嚴重的一種損害形式。因此為了延長刻錄盤和刻錄機的壽命, 還是不要在刻錄盤上寫上任何東西。而且標示光盤也是有很多其他方法的,比如說,在采用塑料薄膜或者塑料盒保存光盤時,可以在薄膜表面添加一個寫有光盤信息的小標簽。
使用保養編輯
1、刻錄過程中不運行其他程序刻錄機刻寫光盤過程中消耗系統資源很大,如果這時再運行其它程序,就可能會造成數據傳輸過程不順暢,從而產生很大噪音,嚴重的話就可能導致系統死機。因此在刻錄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執行另外的程序,在刻錄之前關閉所有運行的程序。
2、開始刻錄時盡量先用慢速刻錄速度太快會造成讀寫數據的不穩定性,如果刻錄途中再遇到其它不穩定因素,就會導致數據發生中斷,可能把光盤損壞。另外,較高的刻錄速度可能會在數據傳輸的過程中產生較大的噪音,從而影響 的光盤刻錄效果和性能。因此,在開始刻錄時, 先用比較慢的速度來刻錄,看看在刻錄過程中是否產生噪音或者出現其它不穩定因素,一旦出現意外可及時采取措施補救,避免損傷盤片。
3、硬盤的容量要大、速度要穩定刻錄機先從硬盤上將數據讀入到刻錄機緩存中,然后再從緩存中寫入盤片。因此,硬盤是否能穩定地傳輸數據對光盤刻錄能否成功有極大的影響。因此選擇一個傳輸速度穩定的硬盤至關重要。另外,在錄制期間輸入的數據 傳送到緩沖區中,然后該緩沖區可連續地將數據流送到錄制器的激光寫機構,硬盤的容量大可以提供較大空間的硬盤緩沖區,從而可以確保數據流的連續。
4、要保證被刻錄的數據連續由于刻錄機在刻錄過程中,必須要有連續不斷的資料供給刻錄機刻錄到盤片上,如果在緩沖區已空卻還得不到資料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刻錄失敗(即緩沖區掏空,BufferUnderRun)。在刻錄之前做好準備工作,確保數據保持完整連續。一般來說可采取以下幾個措施:A、把需要刻錄的文件存放到同一個分區中,并且把該分區運行磁盤清理程序。B、進行整理碎片操作,這樣可以提供快速的文件訪問,所以刻錄性能會得到提升。C、要運行硬盤掃描程序,以避免磁盤錯誤。
5、刻錄之前要關閉省電功能刻錄一張光盤通常需要20分鐘左右的時間,如果啟用了省電功能,在刻錄過程中,就可能導致計算機突然失去響應而停止工作,從而損壞盤片。按如下步驟去關閉省電功能: 打開控制面板,打開"電源管理"窗口,將電源使用方案設為"始終打開",而"關閉監視器"及"關閉硬盤"兩個選項中均設為"從不"模式。重啟計算機,進入BIOS,將"PowerManagement"中的"Power Saving"設置為"NONE",保存退出,重啟。
6、刻錄前的一些準備工作 應該對電腦進行殺毒。否則到時花費了很長時間才刻出一張染滿病毒的"毒盤"。然后關閉光驅自動插入通告功能。打開控制面板窗口,將屏幕保護程序設置為"無"。 用單擊計劃任務,選擇"暫停執行計劃任務程序",并且終止網絡共享,防止網上鄰居突然"訪問"而導致刻錄失敗。
7、盡量給刻錄的信息起英文文件名由于不少軟件不支持中文文件名,因此有必要在刻錄當中使用英文文件名。否則一旦在刻錄過程中出錯的話,那刻錄的內容就毀于一旦。所以為穩妥起見, 將要刻錄的信息都改成英文名稱,另外英文文件名稱也不能太長。
8、使用自己熟悉的刻錄軟件由于刻錄軟件五花八門,而且它們有不同的刻錄原理,一些差的軟件不能恰當地使用Buffer,就可能會經常燒壞碟片,如果使用不熟悉的刻錄軟件,不*了解該刻錄軟件的特別之處,就可能導致刻錄失敗。為此,建議使用NERO,以避免出現突發故障。
9、盡可能在配置高的機器上刻錄筆者在多次刻錄的實踐中發現,在高性能計算機上刻錄的成功率明顯高于在低性能計算機上刻錄的成功率。一般來說,計算機的CPU至少應在200M以上,內存應在64M以上,因為這兩方面對系統資源的影響比較大。推薦配置為CPU700M,內存128M。
10、*行測試盡管很多刻錄機都支持直接寫入功能,但筆者建議 *行一次測試。在測試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例如計算機性能不穩定、光驅讀寫速度跟不上或者讀盤過程中出現高噪音等等,一旦出現問題,可及時采取調整措施,降低刻錄速度,直到故障排除為止。這算是正式刻錄的模擬演習吧。目前幾乎所有的刻錄軟件都有"刻錄前先做模擬測試"選項,為了防止刻壞盤片,筆者建議大家復選此項。 [2]
IC693DNM200
IC693MDL644RR
IC693ALG221LT
IC693CBL306
IC693CMM321RR
IC693DNS201
IC693MDL645
IC693ALG221RR
IC693CBL307
IC693CPU311
IC693DSM302
IC693MDL645LT
IC693ALG222
IC693CBL308
IC693CPU311LT
IC693DSM302RR
IC693MDL645RR
IC693ALG222LT
IC693CBL309
IC693CPU311RR
IC693DSM314
IC693MDL646
IC693ALG222RR
IC693CBL311
IC693CPU313
IC693DSM324
IC693MDL646LT
IC693MDL646RR
IC693MDL731
IC693MDL740RR
IC693MDL750
IC693PWR331
IC693MDL648
IC693MDL731LT
IC693MDL741
IC693MDL750RR
IC693PWR331RR
IC693MDL653
IC693MDL731RR
IC693MDL741LT
IC693MDL751
IC693PWR332
IC693MDL653RR
IC693MDL732
IC693MDL741RR
IC693MDL751RR
IC693TCM302
IC693MDL654
IC693MDL732RR
IC693MDL742
IC693MDL752
IC693TCM303
IC693MDL654LT
IC693MDL733
IC693MDL742LT
IC693MDL752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