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發生器按每小時產生臭氧量, 臭氧發生器分為小型(5g/h~100g/h) 中型(>100g/h~1000g/h)和大型(>1kg/h)三種規格的設備,臭氧產量不同,配置不同,差別很大,使用哪種規格的水處理臭氧設備,需要根據每天的水處理量和要達到的處理標準計算得出,才能選出款合理的臭氧發生設備。
臭氧發生器可廣泛應用于市政飲用水清理、污水清理、工業廢水清理、煙氣脫硝、紙漿漂白、精細化工氧化等域,是家“十二五”以及未來在飲用水安全、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等方面“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我面向環保工程應用并可替代進口的重大技術裝備。
按臭氧發生單元的結構形式,臭氧發生器分為管式和板式。目前,工業應用普遍采用管式臭氧發生器。按介質阻擋放電的頻率, 臭氧發生器分為工頻(50Hz、 60Hz) 、 中頻(100Hz~1000Hz)和高頻(>1000Hz)。工頻臭氧發生器放電所需的電壓高,臭氧出氣濃度低,體積大,效率低,目前處于逐步淘汰的階段。按供氣氣源,臭氧發生器分為空氣型和氧氣型。空氣型以干燥潔凈的壓縮空氣為原料;氧氣型以工業氧氣或現場制氧為原料。按冷卻方式,臭氧發生器分為水冷卻和空氣冷卻,用于水處理、煙氣處理等域的大型臭氧發生器多為水冷卻;用于空氣消毒、果蔬保鮮等域的小型臭氧發生器多為空氣冷卻。
臭氧發生器與其他消毒設備的對比:
臭氧&氯
臭氧不僅是個非常強大的氧化媒介,也是非常有力的非化學消毒劑。臭氧有其*的分解特性,能夠分解為無毒、對于環境無害的物質,即氧氣。在歐洲,臭氧被用在許多地方:能夠移除顏色、味道和氣味,減低渾濁度、移除有機物、微絮凝、氧化鐵和錳,而常見的是消毒和鈍化。大部分的使用原理來自臭氧的高度氧化功能。臭氧可以根據使用的目的,在處理水的不同步驟中加入。譬如用于氧化鐵和鎂,或者要得到凝結物,就要在初期加入。如果用在消除味道和氣味,那就在中間加入。歐洲的水處理中,臭氧消毒不是做為氯消毒的代替,而是*。
和氯樣,臭氧能殺死微生物。臭氧的消毒作用是“直接攻擊致命”,并且讓生物氧化。臭氧的速度,比氯快上3500倍。臭氧對的摧毀是瞬間、安全、*的,因為臭氧本來就是大自然的凈化劑。氯的反應氧化劑是當氯溶于水中以后所產生的鹽酸。這個強力的氧化劑對于我們的水資源有的危害。而臭氧在水處理中卻不會有副作用,被稱為“什么都沒加”的消毒劑。
臭氧&紫外線
優于紫外線照射
(1) 臭氧到處滲透,沒有死角。紫外線只有照射到物體表面且達到定的照射強度標準才有效果。食品車間般比較高大,致使紫外線照射強度遠遠不夠,特別是距離遠,照射產生很大死角,如加工案板下部等。臭氧為氣體,滲透性強,擴散性好,濃度均勻,沒有死角。
(2) 速度快。紫外線照射需要較長的作用時間,般要照射6小時以上,而符合標準濃度的臭氧只需開機1小時以上。
(3) 高濕度下效果更好。紫外線照射在環境相對濕度達到60%以上時,消毒效果急劇下降,濕度達到80%以上時反可誘使細菌復活。臭氧則相反,濕度越高,效果越好。這是由于高濕度下細胞膜膨脹變薄,其組織容易被臭氧破壞,這特性對于食品中普遍存在的高濕環境特別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