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對紫外線的反射能力和增強輻射強度,還可根據處理水量的大小調整紫外燈的數量。有的消毒器在筒體內壁加裝了螺旋形葉片以改變水流的運動狀態而避免出現死水和管道堵塞,所產生的紊流以及葉片鋒利的邊緣會打碎懸浮固體,使附著的微生物*暴露于紫外線的輻射中,提高了消毒效率。
封閉式也劃分為敞開式和浸沒式。敞開式消毒器適用于中、大水量處理,多用于污水處理廠。封閉式消毒器一般適用于中、小水量處理或有必要施加壓力且消毒器不能在明渠中使用的情況。
各種系統中外罩密封石英套管的紫外線燈管都可以與水流方向垂直或平行布置。平行系統水力損失小、水流形式均勻,而垂直系統則可以使水流紊動,提高消毒效率。紫外線消毒工藝工藝在具有諸多優勢的同時也有缺點,主要的缺點是沒有維持管網持續消毒的能力。歐洲和北美使用紫外線消毒技術存在一定的差別。在歐洲的荷蘭、奧地利和德國等地的一些水廠,飲用水經紫外線消毒后直接進入供水管網,據統計,荷蘭大部分水廠單獨使用紫外線消毒,且管網末梢沒有余氯。究其原因,歐洲的管網狀況較好,管網系統相對較小,水中可生物同化有機碳較低,為了避免余氯在管網中產生消毒副產物,常單獨采用紫外線消毒。另外一個原因是這些歐洲國家通常在緯度較高地區,水溫常年較低,管網中微生物再生長能力弱。而北美的飲用水相關法規規定在自來水中必須存在一定量的余氯,用來控制管網的二次污染問題。我國的情況與美國更相似。在生物可同化有機碳(AOC)低于20μg/L時紫外線后可以不加氯,AOC在50μg/L以上時需維持余氯在0.3mg/L以上。國內采用地表水源的市政供水系統由于水中有機物含量比較高,因此紫外線需要與氯和氯胺組合使用以保證管網水質的微生物安全性。但采用地下水的村鎮小規模供水系統則*可能只采用紫外線消毒,特別是北方水溫較低地區,前提是設計和設備一定要合格。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的研究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