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市地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
廣安市地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
一、各類污水
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來自家庭、商業、機關、學校、醫院、城鎮公共設施及工廠的餐飲、衛生間、浴室、洗衣房等,包括廁所沖洗廢水、廚房洗滌水、洗衣排水、沐浴排水及其他排水等。生活污水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淀粉、糖類、脂肪、蛋白質等有機物質,氮、磷、硫等無機鹽類及泥沙等雜質,生活污水中還包含有多種微生物及病原體。影響生活污水水質的主要因素有生活水平、生活習慣、衛生設備、氣候條件等。
二、污水指標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時所需的氧量稱為生化需氧量(以mg/L為單位),間接反映了水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機物量。生化需氧量愈高,表示水中耗氧有機污染物愈多。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氧化分解的過程,一般可分為兩個階段:*階段主要是有機物被轉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階段主要是氨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污水的生化需氧量通常只指*階段有機物生物氧化所需的氧量。微生物的活動與溫度有關,測定生化需氧量時以20°C作為測定的標準溫度。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一般需20天左右才能基本上完成*階段的分解氧化過程,即測定*階段的生化需氧量至少需20天時間,這在實際應用中周期太長。目前以5天作為測定生化需氧量的標準時間,簡稱5日生化需氧量約為*階段生化需氧量的70%左右。
三、污水排放標準
污水排放標準根據控制形式可分為濃度標準和總量控制標準。根據地域管理權限可分為國家排放標準、行業排放標準、地方排放標準。
- 濃度標準
濃度標準規定了排出口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濃度限值,其單位一般為mg/L。我國現有的國家標準和地方標準基本上都是濃度標準。濃度標準的優點是指標明確,對每個污染指標都執行一個標準,管理方便。但由于未考慮排放量的大小,接受水體的環境容量大小、性狀和要求等,因此不能*保證水體的環境質量。當排放總量超過水體的環境容量時,水體水質不能達到質量標準。另外企業也可以通過稀釋來降低排放水中的污染物濃度,造成水資源浪費,水環境污染加劇。
- 總量控制標準
總量控制標準是以與水環境質量標準相適的水體環境容量為依據而設定的。水體的水環境質量要求高,則環境容量小。水環境容量可采用水質模型法計算。這種標準可以保證水體的質量,但對管理技術要求高,需要排污許可證制度相結合進行總量控制。我國重視并已實施總量控制標準,《污水排入城市地下水道水質標準》(CJ 3082—1999)也提出有條件的城市,可根據本標準采用總量控制。
- 國家排放標準
國家排放標準按照污水排放去向,規定了水污染物允許排放濃度,適用于排污單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設計、竣工驗收及其投產后的排放管理。我國現行的國家排放標準主要有《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CJ 3082—1999)、《污水海洋處置工程污染控制標準》(GB 18486—2001)等。
- 行業標準
根據部分行業排放廢水的特點和治理技術發展水平,國家對部分行業制定了國家行業排放標準,如《造紙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肉類加工工業水污染排放標準》等。
- 地方排放標準
省、直轄市等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管轄地下水污染控制需要,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誰污染防治發》制定地方污水排放標準。地方污水排放標準可以增加污染物控制指標數,但不能減少;可以提高對污染物排放標準的要求,但不能降低標準。
四、污水處理設施
調節池:
調節池的作用主要是緩沖來水,提高污水處理系統抗強負荷能力,并對來水進行混合預均化。
調節池容積計算:調節池的容積計算主要考慮來水水量Q、水量變化情況Kz和水力停留時間T。
地埋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由*生物池、O級生物池、二次沉淀池、消毒池、污泥池等組成。
1、主要設計參數:
*生物池:缺氧池,污水在池內的停留時間為2-3小時,池內布設填料。
O級生物池:好氧池,污水在池內的停留時間為6-8小時,池內布設填料,池底有曝氣裝置。
二沉池:為豎流式沉淀池,沉淀時間為2-3小時。
消毒池:污水在池內停留時間為30分鐘(醫院污水應加大消毒時間至1.5-2.5小時)。
污泥池:能儲存設備90天產生的污泥,定期用吸糞車抽走。
一、生物處理基礎
根據參與代謝活動的微生物對溶解氧的需求不同,污水生物處理技術分為好氧生物處理、缺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
1、好氧生物處理:是在水中存在溶解氧的條件下(即水中存在分子氧)進行的生物處理過程;
2、缺氧生物處理:是在水中無分子氧存在,但存在如硝酸鹽等化合態氧存在的條件下進行的生物處理過程。
3、溶解氧: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氧,單位為mg/L。當水體被有機物污染后,好氧菌在有氧的條件下降解有機物,消耗水中溶解氧,當溶解氧趨于零時,厭氧菌就會大量繁殖,厭氧發酵,產生臭氣,惡化環境。
4、活性污泥組成:活性污泥法的混合液靜置沉淀會分離出起主要凈化作用的活性污泥,,在顯微鏡下觀察這些褐色的絮狀污泥,可以見到大量的細菌、真菌、還有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等多種微生物群體,他們組成了一個*的生態系統。正是這些微生物群體(主要是細菌)以污水中的有機物為食料,進行代謝和繁殖,才能降低了污水中有機物的含量,同時通過污泥絮體的生物絮凝和吸附,可去除污水中的呈懸浮或膠體狀態的其他物質。
2、工藝流程:
需要處理的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成為混合液。曝氣系統沿著曝氣池注入壓縮空氣進行曝氣,使污水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觸,并供給混合液足夠的溶解氧,在好氧狀態下,污水中的有機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群體分解,然后混合液進入二次沉淀池,在池中活性污泥與澄清水分離。在處理過程中,活性污泥不斷增長,有一部分剩余污泥通過剩余污泥排放系統從系統中排除,一部分通過污泥回流系統不斷回流到曝氣池,與進入的污水混合;澄清水則溢流排放。
3、生物脫氮
近年來,隨著化肥、洗滌劑等的大量普及和應用,廢水中氮(氨氮和有機氮)、磷(溶解性磷和有機磷)的含量有了顯著增加,較突出的的后果是水體富營養化。城市污水用傳統的生物處理工藝進行處理后,COD去除率可達70%以上,BOD去除率可達90%以上,SS去除率可達85%以上,而氮的去除率卻只有20%左右。二級生化處理污水中除含有少量的含碳有機物外,還含有氮和磷。
A/O(Anoxic/Oxic)系統是美國研究者在1975年研究活性污泥膨脹的控制問題時,發現缺氧-耗氧(A/O)工藝不僅有效的防止污泥絲狀菌膨脹問題,而且有很好的除磷效果,因而在此發現基礎上開發的。
A/O生物脫氮的基本原理:A/O廢水生物脫氮是在硝化和反硝化菌參與的反應過程中,將氨氮重氧化成氮氣而將其從廢水中去除。
硝化過程
硝化過程是在好氧段完成的。反應分兩步,*步是在亞硝化菌的作用下氨先氧化成亞硝酸鹽氮,第二步是在硝化菌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鹽氮。這兩種細菌都是化能自養菌,都能利用氧化過程,合成為細胞有機物。其反應式為:
消化過程是除氮的關鍵,這樣反硝化效果才會好,同時要有較高的溶解氧(DO)和較低的有機物濃度。
反硝化過程
反硝化作用利用反硝化細菌完成。在缺氧段,反硝化菌利用硝酸作為電子受體,并利用各種有機生物質作為電子供體,進行無氧呼吸,使這部分有機物質得以缺氧分解,同時將硝酸鹽還原成氮氣逸出。至此,生物脫氮的過程便全部完成。
1 工程概況
根據業主提供的項目污水排放的有關資料,現根據一般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水性質進行綜合考慮,以國家相關的污水放標準為依據,確定有效的處理方案。為用戶提供較為理想的、投資省、處理效率高、使用方便的生活污水處理成套設施。本廠提供從設計工藝、設備制造、現場安裝、調試的一條龍技術服務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