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溫控調節閥應用特性
溫控閥在某開度下的流量與全開流量之比G/Gmax稱為相對流量;溫控閥在某開度下的行程與全行程之比l稱為相對行程。相對行程和相對流量間的關系稱為溫控閥的流量特性,即:G/Gmax=f(l)。它們之間的關系表現為線性特性、快開特性、等百分比特性、拋物線特性等幾種特性曲線。
對散熱器而言,從水利穩定性和熱力是調度角度講,散熱量與流量的關系表現為一簇上拋的曲線,隨著流量G的增加,散熱量Q逐漸趨于飽和。為使系統具有良好的調節特性,易于采用等百分比流量特性的調節閥以補償散熱器自身非線性的影響(1)。
閥權度對調節特性的影響。可調比R為溫控閥所能控制的大流量與小流量之比:
Gmax為溫控閥全開時的流量,也可看作是散熱器的設計流量;Gmin則隨溫控閥閥權度大小而變化。在散熱器系統中,由于溫控閥與散熱器為串聯,故可調節比R與閥權度的關系為:R=Rmax (2)
以某型號的溫控閥和散熱器為例,散熱器的流通能力為5m3/h,溫控閥的閥權度為88%,實際可調比為28,對應的流量可調節范圍-4%。散熱器在不同進出口溫差下散熱量的實際可調節范圍見表。
進出口溫度差(℃) | 25 | 20 | 15 | 10 | 5 |
可調節范圍(%) | 100~11.6 | 100~13.5 | 100~16.1 | 100~20.2 | 100~28 |
由表可知,當散熱器進出口溫差較小時,散熱量的實際可調節范圍也見小。但散熱器進出口溫差小于10℃時,溫控閥的小可調節散熱量約為標準散熱量的20%,溫控閥的有效工作范圍減小。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溫控閥的高阻力是由散熱器的調節特性決定的,設計時必須考慮溫控閥的這一特性,以免出現資用壓力不夠的情況。
自動溫控調節閥應用安裝位置
3.1散熱器恒溫閥一般安裝在每臺散熱器的進水管上或分戶采暖系統的總入口進水管上。尤其是對內置式傳感器不主張垂直安裝,因為閥體和表面管道的熱效應可能會導致恒溫控制器的錯誤動作,應確保恒溫閥的傳感器能夠感應到市內環流空氣的溫度,不得被窗簾盒、暖氣罩等覆蓋。
3.2為了減少投資,提出在戶內系統(一戶一個供暖系統)上只裝一個溫控閥的方案。
通常的情況下,應該每一組散熱器(即每個房間)上安裝一個溫控閥。為了減少投資,提出在戶內系統(一戶一個供暖系統)上只裝一個溫控閥的方案。下面首先分析單管系統的熱特性,即流量與室溫的變化規律,并指出溫控閥的安裝方法。
3.2.1單管戶內系統只在末端房間裝一個溫控閥。利用熱網工況模擬分析軟件對一個五層樓的上分式單管順流系統(也適用于戶內單管順流系統)進行計算,其結果見表1。表1為供水溫度恒定的情況,這種情況較符合一個大的供熱系統出現流量分配不均的實際工況,因而具有代表性。在設計外溫下,凡實際流量小于設計流量的(相對流量小于1),均出現上層熱、下層冷的現象;凡實際流量大于設計流量的(相對流量大于1.0)都發生上層冷、下層熱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