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
在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大背景下,現代化農業不僅注重提高產量、增加產品品種、提高品質等,更對農業灌溉提出了“精細”的要求。 |
智能灌溉系統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開發和廣泛利用灌區信息資源,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和加工的準確性以及傳輸的時效性,實現集信息采集-處理-決策-信息反饋-監控為一體的調度系統,以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灌溉系統的優化調度,為灌區管理部門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全面提升灌區經營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
方案描述: |
智能灌溉系統通過對水文信息、土壤墑情信息、氣象信息等的采集以及對閘門、泵站的遠程自動控制,依托計算機網絡技術、現代通訊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傳感器技術、自動灌溉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數據庫技術等,對灌區水資源信息自動采集、傳輸和處理,實現測、監、管、控的一體化,提高灌區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
系統描述: |
智能灌溉系統由泵閘閥自動控制系統、智能灌溉子系統和信息化軟件平臺等組成。信息化軟件平臺采集的現場數據,實現實時氣象、田間圖像、土壤墑情、水資源用量、泵閘閥狀態信息的監測,并進行智能灌溉控制、供水泵站控制、現場監視等。 |
智能灌溉系統有信息監測及采集系統、灌溉自動控制系統、數據傳輸系統、綜合業務系統、視頻監控系統。 |
1) 信息監測及采集系統 |
信息采集系統主要采集土壤墑情(水分、水位、電導率)、氣象環境(溫度、濕度、光照、風速、雨情、氣壓)、田間視頻及各泵站閥門的狀態等信息的采集系統。 |
2) 灌溉自動控制系統 |
根據農作物的類型和灌溉策略實現田間輸水及灌溉的智能控制,對測泵、閘、閥及量水設施的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和遠程控制。 |
3) 數據傳輸系統及計算機網絡系統 |
建立灌區信息中心-監控站-采集點三級網絡結構,及時傳輸雨情、水情、農情、災情等信息。 |
建立計算機網絡系統,為各類信息采集、數據庫應用、用水優化調度、運行監控管理等。 |
應用提供服務平臺,包括灌區局域網、灌區與上級管理機構之間的廣域網建設。 |
4) 綜合業務系統 |
采用模塊化設計思路,包括基礎信息管理系統、決策支持系統、水費管理系統。基礎信息管理系統:基礎信息的管理和維護、遠程數據監測、數據報表和數據分析等。 |
用水管理決策支持系統:輔助用戶制定灌溉計劃,落實配水方案,實現灌區管理決策的科學化和自動化。 |
收費管理系統:負責IC卡充值繳費業務。 |
方案特點: |
智能灌溉系統提高了灌區的管理水平并優化水資源調配的能力,配合水資源項目的逐步實施,提升灌區的環境保護能力,促進生態平衡,使節水措施和工程改造對環境的影響作用得到zui大的發揮。 |
系統主要特點: |
智能化:通過實時采集田間氣象、土壤、作物信息,自動進行自動灌溉。 |
平臺化:實現系統平臺化,提高用戶體驗,人機交互簡單方便。 |
模塊化:每個功能模塊獨立設計,定義標準接口,系統升級完善,方便靈活。 |
一體化:根據灌區需求,達到各種業務應用于一體。 |
業務綜合化:通過模塊化和配置化,組合配置灌區各類業務應用,實現業務綜合管理化。 |
個性化:實現灌區多級多層次用戶個性化窗口,從而實現管理的個性化。 |
*產品: |
GPRS農田滴灌設備 |
一體化環境監測儀 |
無線超聲波水表 |